發布日期: 2022-10-11 13:19:37 | 信息編號: 3005468 | 所屬類別: 行業新聞 |
截至目前,武漢經開區(漢南區)已獲命名的省級生態鄉鎮占比達50%。
經系統整治,武漢經開區全區26個湖泊已無劣V類湖泊。
近年來,通過專項戰役治理長江流域水環境,推動水生態向好發展。28家沿江化工企業“關改搬轉”企業完成整改治理,26處長江干線非法碼頭,清退港口岸線2700余米。
武漢經開區334個長江入河排口已完成分類、命名、編碼、溯源、立標工作,編制完成“一口一策”“一口一檔”,于2022年1月通過專家評審驗收。
武漢經開區776個湖泊入湖排口已完成排查、分類、編碼、溯源與部分整治工作。
成群的野鴨游過后官湖碧波山莊段湖面,留下一道道水波,岸邊的蘆葦、美人蕉高低錯落,宛如一幅生機盎然的水鄉畫卷。這是位于武漢經開區后官湖碧波山莊段水域,經退垸還湖治理,臭氣熏天的圍堰魚塘變成了清新宜人的城中美景。
近年來,武漢經開區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,加強水污染防治為舉措,全力打贏水環境治理攻堅戰。目前,武漢經開區15個劣V類湖泊全部摘帽。
武漢經開區境內湖泊眾多,26個湖泊被列入市級保護名錄。2017年11月水質監測數據顯示,全區26個湖泊中,水質為劣V類湖泊有16個,水環境不容樂觀。
“湖泊是武漢經開區最寶貴的資源,必須盡快啟動26個湖泊的治理工作,‘化水患為水利造福于民’!2018年8月,武漢經開區正式打響湖泊治污攻堅戰,投資57億元,全面啟動全區26個湖泊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。
治水必須先控源截污。市生態環境局武漢經開區分局與相關部門聯動執法,對湖泊周邊錯接混排、亂排亂放的單位等進行整改,對違規排放污水的小企業、小作坊進行整治。加快取締湖泊漁業養殖、湖岸種菜等活動,保證湖泊岸線清潔。
同時,按照“一湖一策”的要求,對全區重點湖泊實施治理。采用“控源減污、基礎生物改善、生態修復和重建、優化群落結構”等技術措施對湖泊水生態進行修復。通過實施調水、濕地修復、人工濕地、水生系統凈化、生態浮床等措施,使湖泊水生態系統得到明顯改善。開展景觀綠化、綠道及附屬工程建設,充分發揮水體景觀功能。
截至目前,26個湖泊治理工作均已完成工程措施,進入長效管控階段。26個湖泊已全面消除劣V類。
優化執法把服務送進企業
查找漏洞疏導“堵點”,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
“感謝環保干部,及時幫我們完成了危廢處置,掃清了公司發展的障礙!苯,面對市生態環境局武漢經開區分局執法大隊回訪的工作人員,軍山街軍飛汽修服務部負責人充滿感激。
不久前,這家企業反映,車輛維修產生的廢機油量少,危廢處置單位不愿意上門回收、危廢處理困難。分局執法大隊立即行動,開展幫扶工作。幫助該汽修店聯系危廢處置單位武漢佳麗興環保公司,由該公司提供環保管家服務,提供在線智能回收裝置對服務部產生的廢機油進行回收,并適時提供轉運聯單。在執法人員和危廢公司的幫助指導下,規范了該汽修店的危廢管理工作,及時解決了企業訴求。
近年來,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十三大隊(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〈漢南區〉)(下稱執法大隊)深化工業企業污染治理,通過環保執法工作,幫助企業查找漏洞,督促推動企業減排,取得實效。
執法大隊持續開展針對揮發性有機物專項幫扶工作,對發現的問題要求企業立即整改;開展涉水企業環境執法及河湖周邊企業排口的調查整改,推動水環境質量實現提升。
充分利用政策、技術、法律等手段幫助企業排憂解難,開展“普法入企”。執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,減少監管頻次,做到對守法者無事不擾。利用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系統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,做到讓數據多“跑路”,讓人員少跑腿的目標。
探索跨市河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
武漢與仙桃攜手共治通順河
“上游來水水質達到或優于目標要求,下游地區向上游地區提供資金獎勵”,今年5月10日,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(代表武漢市人民政府)和仙桃市人民政府在漢共同簽署了《通順河流域跨市斷面水質考核生態補償協議》(下稱“協議”)。兩市共同創新生態補償機制,推進通順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改善和水環境質量提升邁向新階段。
通順河是湖北省重要河流,西起潛江市,流經仙桃市,進入武漢市蔡甸區、漢南區,經黃陵磯閘入長江,是溝通武漢與仙桃的一條紐帶。
協議作為湖北省率先簽訂的跨市河流橫向生態補償協議,探索建立跨市河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,進一步改善通順河水環境質量,強化通順河上下游水污染聯防聯控,確保水質穩定達標。
協議按照“誰超標、誰賠付,誰受益、誰補償”的原則,施行通順河流域上下游“雙向生態補償協議”。上游來水水質達到或優于目標要求,下游地區向上游地區提供資金獎勵;來水水質劣于目標要求,上游地區向下游地區提供污染補償。通過推進實施通順河流域跨市斷面水質考核生態補償,強化通順河上下游水污染聯防聯控,進一步系統改善通順河水環境質量。
協議約定,水質類別考核目標為Ⅳ類,以Ⅳ類水質對應的濃度參數進行考核。每月考核1次,生態補償資金將?顚S糜谕樅恿饔蚍秶鷥人廴痉乐喂ぷ,促進通順河流域水質持續改善。
“保護責任共擔、流域環境共治、生態效益共享”,橫向生態補償機制,形成通順河流域生態治理共擔共享、合作共治的新格局。
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
為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切實履職盡責
2021年來,武漢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在武漢經開區工委(區委)、管委會(區政府)的堅強領導下,圍繞改善提升生態環境這個工作核心,全力打好四水共治、污染防治、長江大保護三個攻堅戰役,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,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,切實履職盡責,全面提升武漢經開區生態環境,助力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■ 14個專項戰役治理長江水環境
武漢經開區長江岸線達72公里,占武漢長江左岸的50%。狠抓長江大保護,守護好一江清水,武漢經開區篤行不怠,奮勇爭先。
為抓好長江大保護工作,2018年,武漢經開區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。武漢經開區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的14個專項戰役分別為: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、黑臭水體整治、治理農業面源污染、長江干線非法碼頭整治、整治非法采砂、防控船舶污染、長江經開漢南段港口岸線資源清理整頓、長江兩岸造林綠化、飲用水水源地隱患整治、嚴厲打擊企業非法排污、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改、固體廢物污染治理、城鄉生活污水治理、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。
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,14個專項戰役治理長江流域水環境,推動水生態向好發展,成果累累:區內28家沿江化工企業“關改搬轉”企業完成整改;紗帽排水明渠、湯山渠、萬家湖3處黑臭水體整治效果“長治久清”;整治農業面源污染,農業廢物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;治理26處長江干線非法碼頭,清退港口岸線2700余米;聯合執法打擊非法采砂,“編號標牌”建檔造冊,全域監控,全程監管;防控船舶和港口污染,安裝“四桶一牌”、生活污水和油污水收集裝置;合規、高效利用長江岸線資源,嚴格岸線審批,建設綠色港口等。
■ 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創建工作
武漢經開區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創建工作,認真落實長江經濟帶“共抓大保護、不搞大開發”戰略部署,實現了生態經濟規模質量雙提升,民生福祉全面改善,宜居環境煥然一新,一座產城融合、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從理想變為現實。
創建工作實行工作調度聯席會議制度。創建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創建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,按照確定的目標、任務和重點工作,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,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,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,及時調整工作部署。
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態文明創建活動,充分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文體節目,不斷提高公眾對生態區建設的知曉度、參與度,營造了全社會支持創建、參與創建、共同創建的良好氛圍。
今年以來,創建成效明顯:深化改革創新,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不斷完善;堅持生態優先,綠色發展穩步推進;加大攻堅力度,生態環境持續優化;嚴守生態底線,生態系統修復有序開展;改善城鎮品質,美麗宜居環境不斷提升;開展全民行動,綠色低碳文化得到新普及。
■ 精簡審批事項服務生態環境管理
近日,在武漢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(下稱“分局”)上門幫扶下,武漢航道船廠修造船和舾裝碼頭項目實現了盡快落地,企業負責人充滿感激。
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,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,針對企業項目情況, 分局依照區域統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等政策,給予簡化環境質量現狀監測、規劃相符性分析等評價內容的支持。在分局的幫扶下,武漢航道船廠快速完成項目落地,并承諾今后將加強企業環境管理,確保長江航道生態環境的安全。
分局把優化營商環境、服務轄區企業發展擺在重要位置。精簡環境審批事項,落實“一網通辦”,針對生態環境業務事項,編制“一件事”清單,實行幫代辦服務。
當好生態環境“店小二”,持續優化環境領域營商環境,推動全區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,保證重大項目建設,分局主動對接相關職能部門和產業園區管理辦公室,收集武漢經開區重大項目信息,建立完善的調度制度。通過建立項目清單,進一步優化流程、壓縮時間,加快推進項目環評審批進度,通過“代收轉辦”等方式拓展審批渠道,并對重大項目實行環評動態管理和專人幫扶。
岸上截污+水中“吸塵”萬家湖水質提升,半年“長大”一倍
萬家湖邊,挺水植物油綠蓬勃,周邊青山環繞,親水棧道、環路綠道上,休閑游玩的市民享受著自然美景。
目前,這片位于武漢經開區的湖泊面積達1579畝,而去年10月底,這里僅有800余畝水面,且被圍網養魚。
“這片湖泊,前年在衛星地圖上還看不到!蔽錆h經開區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胡續海介紹,伴著城市拓展,煙囪林立,工廠一度包圍了萬家湖,產生的粉煤灰大量傾倒填湖,加上漁場大規模養魚,導致水域干涸、水質下降。2017年,萬家湖水質為劣V類。
“問題出在水里,根子卻在岸上!2018年,武漢經開區在全市率先打響“四水共治”治污攻堅戰,投入57億元真金白銀,對26個湖泊按照“一湖一策”進行治理。當年10月,萬家湖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正式啟動,總投資達4.49億元。
重工業工廠成批搬遷。對排口實施雨污分流,對不同類型的排口,采取不同的控源截污工程。新建4條管線將萬家湖周邊污水匯集于3座調蓄池內,通過智能提升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。
然而,僅僅是岸上截污還不夠,遺留在湖底的粉煤灰山是萬家湖治理的攔路虎。
發電廠大量粉煤灰填埋在湖底,足足有1米多厚,總量達萬余噸。經過技術攻關,萬家湖項目實施“環保絞吸船清淤+一體化脫水固結”綠色治理方案。數艘絞吸船直接將吸管插入湖底,就像一個個巨大的“吸塵器”。
2000立方米/天的粉煤灰被吸走,66.74萬方、數萬噸底泥經脫水固化后形成泥餅,堆積成護岸堆坡,作為護坡岸線就地利用。種上楊柳和花草后,人工綠道也依勢而建,成了環湖公園。
休養生息逐漸恢復生機。根據衛星測算,萬家湖治理后半年“長大”一倍。
清晨,家住附近的市民劉先生如往常一樣來到萬家湖邊晨跑。他說,以前這里是片沼澤地,晴天時灰土飛揚,附近居民都不過來。近幾年來,萬家湖的華麗蝶變令他欣喜,“岸線整治力度大、效果好,不僅湖水開闊平整、水質清新,岸線上還種植了各種綠植,成了附近居民健身休閑的首選地!保v訊網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)